游客发表
年輕人喜歡頭部被風吹雨打,覺得神清氣爽。
我們繳的健保費的去處,支付這些行政成本的,遠超過我們實際上得到的醫療服務。衛福部的分級轉診政策,就是這樣的一種只考慮公平,而不管效率和成本的政策。
衛福部的官員好像認為,大醫院就應該只看重症,不應該看輕症。越貴的菜色如牛排、烤雞、龍蝦,排隊等著拿的人越多。但是一到了吃到飽餐廳,就不同了。全民花一點健保費,讓病人有需要的時候不用花那麼多錢,這是保險的精神難道跟女性比起來,男性真的比較擅長維護心理健康嗎?似乎也不是這樣,因為專家同時也發現男性的暴力行為、自殺以及物質濫用比例,都比女性還要高。
給所有人勇敢求助的空間 男性當然也會碰到挫折,只是很多人從小就受性別刻板印象束縛,導致他們即使瞭解自己的弱點,也知道自己目前最需要的就是旁人的關懷與支持,卻依然無法坦誠,因為要是自己的表現不符合社會期許,恐怕只會招來更多無端的奚落嘲諷。碰巧的是,若社會主流文化理所當然地把這些表現當成「男人正常該有的樣子」,也許能解釋為什麼男性的物質濫用、自殺以及出現攻擊行為的比例通常比女性高。尤其是當運動員參賽的國度,至少在西方人看來,不符合民主、人權和法治標準的時候,這些運動員就更應當暢所欲言了。
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中國央視還臨時取消了阿森納對陣曼城的英超比賽。但是,現如今光憑成績好似乎還當不了明星。無論是對教練、技戰術或專業體育協會,還是對手或政治議題,大家都希望運動員能多多發表看法。
阿森納在其中國微博官方帳戶發表聲明稱,厄齊爾的言論只代表他個人觀點。該隊立即和厄齊爾的推文撇清關係。
中共宣傳喉舌《環球時報》警告阿森納(Arsenal,港譯「阿仙奴」)隊將面臨「嚴重後果」,並形容厄齊爾思想混亂、「肆無忌憚」。政界無能,體壇更應仗義執言在政治手段不能奏效的當下,人們普遍希望體育界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厄齊爾(Mesut Özil,港譯「奧斯爾」)的例子就說明很有問題。文:Tobias Oelmaier人們心目中理想的體育明星應該是什麼樣子呢?毋庸置疑,比賽成績最為重要。
最近也有很多引起關注的例子,比如,美國橄欖球星科帕尼克(Colin Kaepernick)抗議美國警察對黑人施暴,以及美國女足隊員梅根・拉皮諾(Megan Rapinoe)發起的反歧視運動。有必要修建連接俄羅斯和歐洲的第二條天然氣輸氣管道嗎?當然有必要,因為現代化的社會離不開能源。名人的力量只要這些觀點發自肺腑,它就會擁有真實的感召力。於是,人們也期望其他的體育明星同樣能借助自己的知名度,為弱勢群體和被壓迫者仗義執言。
這樣的運動員更受媒體和粉絲的歡迎。更重要的是,社群網站上粉絲必須成千上萬。
有了這一切,他或她才有望成為完美無缺的體壇明星。中國方面也很快做出了回應。
比如,1968年墨西哥奧運會上,美國黑人短跑運動員史密斯(Tommie Smith)和卡洛斯(John Carlos)發起的黑人力量運動,拳王阿里(Muhammad Ali)的反越戰爭民權倡議以及1994年澳大利亞短跑運動員弗萊曼(Cathy Freeman)在賽場上呼籲國際社會關注澳大利亞原住民的境遇。足球明星們早應該就俄羅斯和卡達的人權狀況發聲。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這裡當然不包括那些宣揚種族歧視、有悖人性的觀點,這類言詞受到譴責和遏止是理所當然的。阿森納為什麼會發表這類有氣無力的聲明呢?道理很簡單,阿森納參股了一家中國餐飲連鎖店,和其他歐洲俱樂部一樣,阿森納也非常看重巨大的中國市場。這種情況下,運動們不僅應當努力取勝,更應當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場。
阿森納管理層似乎是要說:運動員可以有個人觀點,也可以發表他們的觀點。2018年世界盃前夕,厄齊爾同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合影,後來乾脆邀請艾爾多安做他的證婚人,這件事在德國引起了軒然大波。
厄齊爾:對與錯的碰撞現在厄齊爾再度發聲。但同時也應提請國際足球總會注意,讓俄羅斯承辦2018年世界盃是件恥辱。
按照西方的自由民主理念,他這一次的表態絕對是正確的。這些運動員都在為自己信奉的理念而大聲疾呼,而這種理念也早於超越了體育的範疇。
但是這些觀點絕不可以揭露時弊,更不能損害經濟利益。殊不知無論大家喜歡與否,艾爾多安都是位民主選舉產生的總統。但是,同時也應譴責奧委會將主辦權交給北京。他或她還要有出眾的外表,個性、魅力以及機敏的言談也必不可少。
可以同中國做生意嗎?當然可以,只要有利於我們的經濟,何樂而不為呢。他發表推文,批評「穆斯林兄弟」對中國政府打壓維吾爾人一事「默不作聲」。
事件發生後,阿森納管理層的表現極為糟糕當你開始思考全球局勢與你的財產布局,你就會發現,理財的學習,其實也是一個讓自己與世局連動的方式。
你若想維持相同高度,你就得準備燃料不斷地讓自己繼續推升。獲利高的工具,往往風險也高,而風險低的工具,常常僅能保本。
尤其當你家中長輩年紀大了,你有伴侶或小孩,有資產或常出差,你會發現人生有各類意外得對抗,所以得有各式各樣的意外對抗機制。而當你開始有資產配置的意識後,就會開始思考,如何真正有效分散及保護本金。若你開始從風險的角度思考,你就會盤點自己的平常花費是多少,需要擁有的風險預備金大概得是多少,這些錢又該怎麼保存才不會無意間花掉。但隨著年紀增長,你會漸漸發現,意外其實還有各種複雜的樣貌。
比方說,當你對國外的金融工具有興趣,擁有不同國家的資產部位。那當你開始思考這風險,你就會嘗試去學習並理解不同的財務工具。
換句話說,理財的最終目的不是獲利,而是要努力保有你的人生自由度。也因此,我很鼓勵年輕朋友,盡早接觸理財這主題越好。
很多人常講國際觀,但國際觀並不是看看國外新聞,或關心第三世界就有國際觀。第四個目標,有高度思考系統風險 當你花了心思開始接觸各種理財知識以及金融市場的各類產品後,恐怕會發現,資產部位得要適度地分散才行:因為沒有保證賺錢的工具。
相关内容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